文震亨曾在《長物志》里提及:屏風之制最古。屏風歷來是我國室內(nèi)的主要器具之一。 古代稱之為“扆”,即設(shè)在戶牖之間的屏風。 屏風對于中國人來說,是民族圖騰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表現(xiàn)形式。
在我國,屏風的使用雖然已有幾千年的歷史,但留存的實物甚少。
1972年湖南省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屏風,可說是現(xiàn)在見到的我國最早最完整的屏風實物。
這是一具彩繪漆插屏,木胎,長方形,通高62厘米。屏板長72厘米,寬58厘米,厚2.5厘米。
屏板下安有兩個承托的足座。此屏風是為隨葬而制作的冥器。
馬王堆漆屏正面
屏面髹漆,一面紅漆地上滿繪淺綠色油彩,中心繪一谷紋圓璧,周圍繪幾何形方連紋,邊緣髹黑漆地,朱繪菱形圖案。
另一面髹黑漆地,以紅、綠、灰三色油彩繪云紋和龍紋。
屏風起源很早,它的使用在西周初期就已開始。
起初,我們先祖的家具陳設(shè)是非常簡潔的,隨著社會的發(fā)展,人們的物質(zhì)生活逐漸豐富起來,而審美觀念也發(fā)生了巨大的變化。
于是乎,家具中的屏風制作也應(yīng)運而生了。
最早大多放在床后或床側(cè),后逐漸由固定的發(fā)展為活動的,式樣和功能也不斷出現(xiàn)了各種變化。
屏風的誕生,開始是專門設(shè)計于皇帝寶座的后面。它以木為框,上裱絳帛,畫了斧鉞,成了帝王權(quán)力的象征。
《史記》中也記載:“天子當屏而立”。經(jīng)過一段漫長時間的發(fā)展,屏風開始普及到民間,走進了尋常百姓家,成了古人室內(nèi)裝飾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《漢書·陳萬年傳》記載,西漢時期,善于謅媚的御史大夫陳萬年病臥床上,教訓兒子陳咸直到深夜,“咸睡,頭觸屏風”。
屏風最初主要是為了擋風和遮蔽之用,但隨著屏風的普遍使用,品種也不斷增多。
到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,屏風的使用已相當廣泛,出現(xiàn)了精巧的座屏,到了漢代屏風的使用更加普遍,尤其是漆屏風,它屬于考究的家具。
西漢宮廷里的屏風種類就更多,有精美華麗的云母屏風、玻璃屏風、雜玉龜甲屏風等等。
而東晉以來,我們熟悉的書畫屏開始出現(xiàn),許多著名書畫家借屏風繪以書法和繪畫,此時的屏風不僅只是作屏障之用,而且還是一種具有裝飾作用的工藝品。
到了隋唐五代時期,書畫屏風開始盛行,最有名的還屬唐太宗的《戒奢屏》。
唐太宗李世民執(zhí)政之初,吸取了隋煬帝貪暴奢侈而亡國的教訓,認真推行了一套節(jié)儉戒奢的國策,從而為“貞觀之治”打下了良好基礎(chǔ)。
但隨著政權(quán)的鞏固,李世民逐漸暴露出追求奢侈享受的苗頭。
這些都被忠臣魏征看在眼中,急在心中。貞觀十三年,魏征寫了一份《十漸不克終疏》的奏章,勸告李世民執(zhí)行節(jié)儉的政策要善始善終,決不能半途而廢。
接到奏章后,李世民越看越感到言之有理,于是下旨將魏征的那份奏章寫于自己室內(nèi)的屏風上,以“朝夕瞻仰”,時時提醒自己要善始善終。
正因為魏征敢于提反面意見,唐太宗又虛心納諫而且聞過即改,君臣同心創(chuàng)造了“貞觀之治”,后人于是將寫有這份奏章的屏風做“戒奢屏”。
《戒奢屏》雖未存世,但同屬皇帝正式親手參與其中的屏風實物就有乾隆皇帝御筆《穿楊說》御屏。
古人在屏風上繪畫題詩的形式各異,而以山水畫為最早,在敦煌壁畫中就出現(xiàn)了屏風,里面有山水的形象。
最為著名的還是五代的名畫《韓熙載夜宴圖》,畫中繪有多處大幅的屏風,而屏風當中繪有山水的圖案,起到分割畫面的效果。
而后,屏風畫的題材非常廣泛,包括山水、人物、花鳥、博古、書法等等。
屏風的制作形式多種多樣,主要有立式屏風、折疊式屏風等。
后來出現(xiàn)了純粹作為擺設(shè)的插屏,它嬌小玲瓏,饒有趣味。古時,王侯貴族的屏風制作非常講究,用了云母、水晶、琉璃等材料,在鑲嵌工藝上,用了象牙、玉石、琺瑯、翡翠、金銀等貴重物品,可謂極盡奢華。
然而,民間的屏風制作大都崇尚實用樸素, 大有陳設(shè)素屏者,自魏晉以來,此風大盛。
唐代詩人白居易曾作《素屏謠》曰:“當世豈無李陽冰篆文,張旭之筆跡,邊鸞之花鳥,張藻之松石,吾不令加一點一畫于其上,欲爾保真而全白?!?/span>
表明了其對素屏的崇尚之意。民間的素屏與帝胄之家的華屏相比,真是別具一格而韻味悠閑。
其實,自明代以后人們不僅使用圍屏,更是又衍生出了掛屏等各類屏風,已超出了屏風的實用性,成為純粹的裝飾品。
清代屏風的種類更為齊全,制作手法愈加多樣。
通過外官進獻、內(nèi)務(wù)府采辦或招募各地優(yōu)秀工匠進宮制作等方式,屏風源源不斷地匯集于皇宮大內(nèi)。
清康熙 褐漆彩繪樓閣園游圖十二開屏風
受中國文化的影響,屏風文化不僅傳入周邊的日本、朝鮮,歐洲許多國家都有屏風或類似的東西。
款彩奢華的風格與法國上層崇尚高貴華麗的審美情趣不謀而合,法國工匠將屏風上的漆層剝下,貼嵌在新制的家具上,從路易十四時期的家具直到現(xiàn)在,我們都能見到鑲嵌有中國款彩漆片的法國家具。
自清晚期始,法國又流行將中國的屏風或柜門截下,做成桌、幾等面的做法。
當今真正的圍屏使用雖比較少見,但不少當今家具設(shè)計中各式屏風還是必不可少,也可以說是一種對古人精神的沿襲和傳承。
而實物、圖像和詩句的留存,更能使我們從器物和文獻理解感知古人的生活方式,追思欣賞其中蘊含的匠人巧思和審美意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