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化,這一生活的余興,卻是有些人貫徹生命的信念行為。
當一個人性情中最崇高的地方,綻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,當一個人的審美趣味,足以賦予生活一種幽雅和況味——那便是文化所致。
文化不是知識,文化是知識以外對美的追尋。
世間萬物,皆有所養(yǎng)。草木發(fā)幽野,澤雨露而生扶疏;身心在書房,親筆墨便得滋養(yǎng)。
如果說書房是一個人的精神圣域,那么書房之中的長物,便是這圣域里的明珠。
先人論文房曰:?時書以養(yǎng)筆,時磨以養(yǎng)墨,時洗以養(yǎng)硯,時舒卷以養(yǎng)紙?。
時臨書室,文房供具得以度歲月時;常親長物,人之身心乃得精神熏染。文化,是最好的滋養(yǎng)。
生命的滋養(yǎng),來自于對生活情趣的追尋,更來自于對長物的浸淫,中國古代文人的居室中,案須有筆、墨、紙、硯,齋自備琴、棋、書、畫,除此之外,還有種種雅物。
如今,當我們今人隔空隔世看見這些文房舊物之時,只要用心體會,就可以聽見古人激動的心聲,看見古人真誠的容貌。
他們營役于書房之中,或以藏玩,或以格物,或以閑居……以文化滋養(yǎng),為我們構(gòu)筑了一個璀璨的世界。
文化是在日積月累中形成的,藏玩之道,可以養(yǎng)心。
在文人看待器物的方式中,雅俗往往是第一評判標準。凡見一物,格其優(yōu)劣,以君子的心性,界定『大雅』之境,創(chuàng)造出合乎文人審美的真韻況味。
室中琳瑯多韻致,人間燕閑勝桃源。會心豁目,眾妙皆備。
清閑娛目之外,書房里一派詩意氣韻,令人身心皆閑。
在一定的法度之內(nèi)明心見性,合乎規(guī)矩而垂范后世,這便是格物致知的最高境界。由物及器,由器及人,在格物中致良知,在熏染中養(yǎng)真氣。
中國的哲學是閑適的哲學,閑居可以養(yǎng)志。
正如宋人倪思有謂:?讀義理書,學法帖字,澄心靜坐,益友清談,小酌半醺,澆花種竹,聽琴玩鶴,焚香煎茶,登城觀山,寓意弈棋,十者之外,雖有他樂,吾不易矣?。
生活有閑,長物為伴,無論是讀書、臨帖、焚香,還是鼓琴、弈棋、品茗,皆以文房長物為載體。
得一段閑居,清心樂志,構(gòu)成璀璨光華的審美哲學,影響著世人對閑雅的追尋。
「如今的我們,遠離了精神的華貴。今日的貴族、富翁,也沒有擁有這樣的生活,因為文化的生活不只是物質(zhì)上的富足,還有精神上的高貴,是真正的風花雪月」。
在這個意義上,用文化追尋美,就是讓美常在生活之中。如果說生活是花朵,那么泥土就是文化,愿你我的清居日常里,能落下美的種子,綻開最精彩的那朵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