雅物閑居,人間清福
在中國,文人是一個理想化的概念,是傳統文化高度凝練的形象。中國文人的審美理論中,有一個僅可意會,難以言傳的概念——意境。一個浸透中國氣韻的文化空間,大到結構與功能布局,小到一桌一椅一花一木,都通透的體現著傳統文人一脈相承的處世哲學,韜養(yǎng)含蓄,文質彬彬,和而不同,禪思高遠。明朱承爵在《存馀堂詩話》中也提到:“作詩之妙,全在意境融徹,出音聲之外,乃得真味?!蓖瑯?,對于空間,意境也是一種形而上的境界,是整個空間在環(huán)境布局之上的、與人的精神對話和情思融通。文人境界的體現,多有“君子之風”——仁者樂山、智者樂水、知音樂琴、學者談詩、文人樂書、雅士樂畫、靜者知香、動者喜酒、清者禮茶。一個文人所生活的空間里,有花、有茶、有香、有植栽、有書畫、有雅玩,都是很自然的事,而因為對器物的美感的要求,還有文人對雅的追求,所以有些趣味與雅致的物件。身有余閑,物具清歡,在由器物與空間構筑的幽雅世界里,人的身心方可安定。如詩歲月,如古人所記:“余嘗凈一室,置一幾,陳幾種快意書,放一本舊法帖,古鼎焚香,素麈揮塵,意思小倦,暫休竹榻?!睂嵞巳碎g清福也。在這樣的一個日漸喧囂浮躁的時代,當代人越來越向往古人那番寧靜淡泊的生活狀態(tài),尤其是古代文人的生活,而文人生活里尤以書齋文化為甚。君子清居所伴之物,絕不僅僅只為滿足悅目之歡,更在于對心性品格的滋養(yǎng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