之前,海峽都市報刊登了一篇疫情期間在線教學情況的報道,標題是一位校長對家長強調(diào)的話:
再優(yōu)質(zhì)的教育資源,也會在個體上產(chǎn)生不同結果。現(xiàn)代家庭,如果家里除了電器說明書之外,連一張帶字的紙都找不到,孩子能喜歡讀書才怪。書房既是辦公場所的延伸,又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,這樣的雙重性,使書房在家庭中處于一種獨特的地位。古往今來,幾乎所有家庭都會以擁有一個干凈整潔、藏書豐富的書房為傲。然而,隨著時代的變遷,在許多現(xiàn)代人的家中,已難覓書房的蹤影。中國的書房,種類豐富,有齋、堂、室、館、閣、軒、舍、居、廬、亭、苑、園、臺等,文雅精致、意蘊深遠。大約在漢代,書房形式已在中國出現(xiàn),之后一直盛行。古時候,名人不以宅出名,而多以書房廣為人知。如袁宗道的“白蘇齋”、唐伯虎的“夢墨堂”、張溥的“七錄齋”、袁枚的“小倉山房”、蒲松齡的“聊齋”、乾隆“三希堂”、梁啟超的“飲冰室”、豐子愷的“緣緣堂”等等。客廳代表一個家庭的臉面,而書房則代表家庭的氣質(zhì)。一間有內(nèi)涵的家庭書房,可以保存一個家庭的“獨特品格”,更承載著家風的孕育和傳遞的責任,還能弘揚傳統(tǒng)文化。書房寄托著主人的志與情,更是文人的靈魂之城。它會影響到每一個家庭成員,幫助一代代人成長。在書房中多讀書,讀好書,不僅對家人影響重大,對孩子更是起到潛移默化的教化作用。“不要以為只有你們在教訓孩子、命令孩子的時候才是教育,你們在生活的每時每刻,甚至你們不在場的時候,也是在教育。”書房會教會孩子如何去閱讀、如何去學習,激發(fā)孩子的興趣和求知欲。慢慢的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,那個小家伙,也會學著大人的樣子,翻開他的世界。書房不一定要很大,一個小小的角落就好,昏黃的臺燈,滿架的書,足以抵抗夜晚的孤獨,可以暢讀古今中外史,也可能在書中遇到未曾預料的驚喜。在熱鬧的生活中,人都需要一個靜謐的空間來審視自己,思考問題,書房就是游離在塵世之外的空間。一為,書齋之貴,在于養(yǎng)性明志,使人品格高尚;連魯迅先生都寫過:躲進小樓成一統(tǒng),管他冬夏與春秋。